原标题:茶具的最早记载
茶具,古代亦称茶器或茗器。有关“茶具”的最早记载见于西汉王褒的《僮约》。
汉魏:
汉魏以前,食具、酒具、茶具通用,没有专用的茶具。
最早的食器是土陶,以后发展到硬陶,到秦汉时有了釉陶,此后又有了瓷器。
南北朝:
两晋、南北朝时期,专门化的茶具从食器中逐渐分离出来。
唐代:
中唐以后,饮茶普及,茶具快速发展,形成了著名陶瓷茶壶、茶碗产地。
宋代:
宋代在瓷茶具的形制方面,由唐时的碗或瓯改成盏(或称盅)。
宋代全国有五大名窑,其烧造的瓷器风格各不相同。
宋人喜用黑釉盏,除陶瓷茶具外,唐宋时期,宫廷富贵之家也普遍使用金属茶具、玉琢茶具、水晶和玛瑙茶具等。
1987年4月,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秘藏地宫中出土了一套唐代宫廷所用茶具,这套以金银器为主的茶具是迄今为止我国乃至世界仅见的留存于世的一套最完整的古代宫廷茶具。这套茶具约于咸通九年(868)封存入地下,整套茶具包含11种12件,这套宫廷茶具造型精美绝伦,艺术水准高超,反映了唐代皇室对饮茶的重视和当时茶具生产技术的辉煌历史。
元代:
元代茶具生产的最大成就是景德镇创烧的青花瓷声名鹊起。
青花瓷茶具不仅受到国内的珍爱,而且远销到国外,受到国外人的喜爱。
明代:
明代以后,流行的饮茶方法是散茶“撮泡法”,茶具的瓷色尚白,器形娇小,代表为宣德产的一种俗称“鸡心杯”的白釉小盏。
明代正徳年间,江苏宜兴用五色陶土烧成的紫砂壶显赫一时。
清代:
清代陶瓷茶具的生产,技艺达到了空前水平。
名窑,除景德镇和宜兴外,还有石湾、德化、博山等地。整个清代,陶瓷茶具有“景瓷宜陶”的说法。
清代后期,广州的织锦彩瓷、福州的脱胎漆器茶具兴起,之后珐琅玻璃和塑料茶具逐渐发展起来。
品茶,不仅注重茶叶本身的色香味形,也通过茶具领略茶的真味和饮茶的意趣。
探寻|生态环境是一杯优质铁观音的源头
探寻|采茶这个“技术活”
探寻| “看青做青”的传统工艺
探寻|“一茶三香”的滋味
一杯生态茶,尽饮山林春
日常清扫体内环境,为什选茶?
▲点击『上图』品味自然,品味道远~
分享健康生活方式
点在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